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乙肝疫苗是一种注射后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特殊蛋白质。
一、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
根据反应的性质和程度不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类。一般反应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不会造成生理功能障碍,例如局部反应:红肿、疼痛,局部出现硬结、化脓、结痂、疤痕,偶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全身反应:发热、头痛、乏力不适,个别人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有些疫苗可以出现一过性皮疹等。
异常反应:①非特异性反应:继发感染、无菌性脓肿等;②精神性反应:晕厥等,常与患者精神因素、身体素质有关。③过敏反应: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较多的一类,多见于有过敏史的人。常见有各种类型的皮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少见的有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④疫苗相关病例:该类合并症极为罕见,由减毒活疫苗引起,常与患儿的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有关,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引起的相关病例。⑤预防接种的偶合症:疫苗接种后偶合、诱发或加重其他原有的疾病,如接种时正处于某一疾病的潜伏期、前驱期,或患者某种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接种后使某种症状明显或加重。
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正确掌握接种禁忌症 如:①凡有发热,体温超过37.5℃,或伴有明显全身不适的患者;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及恢复期(一般指病后1个月内);1周内严重腹泻的病人应推迟接种;②有过敏体质的人,如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某些药物、食物过敏者不予接种。③各类免疫缺陷症人群、恶性肿瘤(白血症、淋巴瘤)以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代谢类药物等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应避免接种乙肝疫苗。④重症慢性病患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功能不全、急慢性肾脏病变、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造血系统疾病、活动性风湿病、严重化脓性皮肤病等患者,接种疫苗后可能加重原有病情或使反应加重,应暂缓接种或慎种。⑤神经系统疾病、严重佝偻病、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三、正确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
预防接种后如出现一般反应红肿疼痛,或轻中度发热、头痛、乏力不适等情况一般不必处理,注意休息,多饮水,严密观察;如果反应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异常反应者应到医院进行医学对症处理。